“土壤医生”破解盐渍化难题
2018-10-31 11:27    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

 

“多一些像钱教授这样的‘土壤医生’,我们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底气就会更足。”苏北大棚种植大户老魏望着满车的丝瓜、茄子、辣椒等农产品,笑得合不拢嘴。可谁料想到,在扬州大学教授钱晓晴带领新技术驻村前,这里的大棚生产差点颗粒无收。

近年来,大棚瓜菜生产在我国发展极为迅速,逐渐成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渠道。但随着大棚农田种植年限的增加,不少瓜农为了促进生产,加大肥料等使用,但却出现“越不长越施肥、越施肥越不长”的怪圈。

钱晓晴介绍说,大棚土壤缺少雨水淋洗,养分经常随蒸发水移到表层。施用过多的肥料,如果不能全部被植物及时地吸收利用,就会在土壤中很快积累起来。

瓜棚生产“营养过剩”问题又称为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土壤会引发多种问题,不仅会导致瓜果蔬菜存活率低,还会造成作物大面积减产、品质恶化,直接影响瓜果市场供求和百姓健康。”钱晓晴介绍说。

将土壤中大量存在的硝酸盐浓度降下来,就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基本条件。目前,国内已有施肥预防、生物除盐等多种缓解蔬菜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的方式,但都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为江苏省现代农业(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土壤改良创新团核心成员,钱晓晴带领团队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土壤次生盐渍化是由于过量施用氮肥造成硝酸盐在土壤表面的累积,对于这一类土壤的修复应对症下药,从养分平衡角度出发,降低土壤中硝酸根的含量,既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又改善了土壤结构。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团队经过反复的实验分析和实时监测,发现利用接种微生物的秸秆、米糠等含碳有机物料进行生态控盐的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硝酸盐含量,并能有效利用土壤盐分,降低肥料使用量,进而从根本上解决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而秸秆如何再利用也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该项目对秸秆的回收以及高效再利用,更是让“秸秆回田”变得更有价值。

目前,团队研发的技术已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作为核心技术之一被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列入全省“轮控改替”设施蔬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在南京、无锡、宿迁等江苏省内各大蔬菜示范基地试验实施,有效降低土壤含盐量,成功建立核心基地和多个示范点。

解决设施土壤退化问题是一项长期性的艰苦工作。该校的“土壤医院”也正在推进建设中,作为首席专家的钱晓晴教授介绍说:“高校土壤医院的建立有利于将土壤障碍的诊断与治理的技术服务工作常态化,为全国土壤修复治理工作做好榜样。”(张运 陶天云)

 

相关热词搜索:成都龙泉驿区破解大件垃圾处理难题 清运环节 新闻速递 破解乡村教师待遇低难题(守初心 担使命 找差 破解世界性难题 三峡库区最大消落带变湿地公

上一篇:浙大科学家发明可编程塑料
下一篇:沪港大学联盟在复旦成立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中央纪委监察部 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半月谈 中国经济网 凤凰网 法制日报 人民网 中国网 中青网 光明网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