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胞疗法到类脑芯片 7位顶尖科学家共聚腾讯WE大会
2019-11-05 09:40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点击:

 

人民网北京11月4日电 (吕骞)11月3日,2019腾讯科学WE大会在北京举行。七位全球顶尖科学家同台,分享了物理、生命科学、地质科学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由腾讯携手自然集团创立的“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正式揭晓并表彰首位获奖青年科学家。

今年腾讯科学WE大会的主题是“小宇宙”,寓意从微观世界中窥见宇宙,解开生命的奥秘。权威癌症免疫学家Carl June、理论物理学家Brian Greene、高能物理学家王贻芳、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权威机器人研究专家Hod Lipson、地质物理学专家Jennifer Jackson、遗传学家Magdalena Skipper,分享了细胞疗法、弦理论、脑芯片、粒子机器人等前沿科学进展,为人类从“微观”层面进一步了解自身、了解宇宙打开一扇科学之门。

腾讯科学WE大会迄今已连续举办七年,聚焦关系人类命运的重要科学问题,探索未来如何用科技改变人类生活,已发展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科学盛会之一。今年,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倡议发起“腾讯科学周”,整合腾讯科学WE大会、腾讯医学ME大会、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三大活动,打造全球科学探索盛事。

“腾讯科学周就是希望让科学家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让科学探索成为公众尤其年轻人的追逐点,让科研工作成为一种新时尚。”马化腾表示,希望“科技向善”成为腾讯使命与愿景的一部分,引导人们善用科技,避免滥用、杜绝恶用,让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更好地造福人类。

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表示:“每一次科技的变化,都会推动人类生活形态的变化,让人类变得更强大。但是,科技如果没有文化与价值观的引导,就有可能会被滥用、甚至恶用,给人类社会带来新的挑战,甚至负面效应。科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而文化,则是确保科技向善发展。”

程武说:“推动基础科学及前沿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多企业和大学的投入,也需要举一个国家之力,甚至国与国之间的携手合作。我们相信,只有弘扬科学精神,让更多的科学力量连接起来,让每一代人都参与进来,才能够为科学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我们希望与自然科研等众多伙伴一起,让更多人关注科学、热爱科学及投身科学。”

开场嘉宾Carl June是一名权威癌症免疫学家,他首创CAR-T疗法,通过唤醒免疫系统来消灭癌细胞,已成功应用于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肿瘤治疗的临床试验。Carl June带来了这一癌症疗法的最新进展,他说:“面对癌症高额的治疗费用,我们必须找到新办法治愈病人,而且是一次性的。CAR-T细胞在人体内可以存活很多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细胞和基因疗法。”

针对人体肿瘤的疗法给患者带来希望,对地球“肿块”的研究则可能揭示地球生命的诞生之谜。加州理工学院教授Jennifer Jackson带领团队发明了“地震层析成像法”技术,能像X光片一样透视地球内部影像,帮助人类深入研究地心高密度巨型异物,也就是地心“肿块”。她说:“ 这样的肿块,哪怕是小肿块,也会在塑造地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我们可以对地球内部进行更高清的成像,就能更好地了解地球肿块对于每一个行星可居住性的影响。”

被称为世界上最擅长解释深奥理论的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和数学系教授Brian Greene,带来了最前沿的探索之一——弦理论的最新成果。作为弦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Brian Greene通过三个故事讲解了多重宇宙存在的可能性,“也许以后,会认为我们的宇宙并不是整个宇宙空间的中心,而只是无数宇宙中的一个。”

高能物理界领军人物、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一直致力于研究宇宙中最神秘的中微子。中微子是目前唯一质量未知的粒子,极难捕捉和侦测,也被称作“幽灵粒子”。王贻芳团队成功测出中微子的振荡模式,为人类揭秘宇宙本源开辟了新路径,他说:“大型的科学设施实际上是技术发展的最好触发和推动。科学家如果能够和工程师工作在一起,我们可以使技术能力大大加强和发展。”

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致力于融合人脑和电脑思维,用类脑计算支撑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他的团队研发出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天机芯”,实现了中国在芯片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自然》论文零的突破。施路平说:“发展类脑计算和人工通用智能真正的挑战既不是科学,也不是技术,而是学科分布导致没有合适的人做这样的研究,所以多学科融合尤为关键。”

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创意机器实验室的Hod Lipson,研发出自我建模的仿生群体“粒子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未来将可能拥有创造力和自主思考能力。“一个真正的粒子机器人可能会由成千上百个粒子组成,即便其中20%的粒子坏掉,也仍然可以继续运作。”Hod Lipson强调,“我们认为它带来的好处将会远远超过它的风险。”

《自然》总编辑、遗传学家Magdalena Skipper,是杂志创刊150年来,首位担任该职位的女性,也是首位具有生命科学学术背景的总编辑。今年WE大会上,她介绍了200多年来人类在遗传学研究上取得的突破:“遗传学比我们预想得要复杂得多,但它对我们决定性的意义又比我们想象的低得多”。

当日,首届“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评选结果揭晓,37岁的英国知名神经学家、英国皇家生物学学会会士Tom Baden获奖,并受邀在今年的WE大会上分享其研究成果,他的团队通过对斑马鱼的基因编程,来观察其大脑结构和神经元的运作成果。

Tom Baden连续两年发表于《自然》的研究发现,视网膜神经回路在功能上的多样性远高于此前人们的认知,而这可能改变眼科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基础。此外,他还使用 3D 打印等新技术设计制造专业实验设备,并基于开源许可协议公开了自己的设计,这将极大推动神经学研究的进展。

“自然科研全球影响力大奖”由腾讯与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联合发起,于2018年WE大会上首次亮相,旨在表彰通过科学研究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青年科研人员,支持下一代科学家的发展,关注前沿,尤其是充满未知与挑战性的学科,鼓励以科技进步造福社会,解决全球性难题。

在支持青年科学家的同时,腾讯也聚焦前沿科技应对地球级挑战。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在WE大会上分享了名为“eVTOLs(Electric Vertical Take Off and Landing Aircraft)”的新型交通技术,以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混合动力飞行器取代汽车等交通工具,有效减少公路设施用地需求,解决日趋严重的人口问题,对于降低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也将产生重要影响,“这可以使得发展中国家不需要建设那么多基础设施,就可以实现用车模式的跨越式发展。”

 
 
(责编:吕骞、赵竹青)

相关热词搜索:CRISPR基因编辑疗法对人类疗效首次证明 新冠病毒杀死肿瘤细胞这波“神操作”能复制吗 解密人类“生老病死”,从细胞研究中要答案 公认安全的AAV基因疗法或致癌

上一篇:民间力量资助基础科研 50位青年科学家获“科学探索奖”
下一篇:我国正式启动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研发工作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中央纪委监察部 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半月谈 中国经济网 凤凰网 法制日报 人民网 中国网 中青网 光明网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