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报党恩,肝胆相照间
2020-01-01 15:26    来源:未知    点击:

 

只因报党恩,肝胆相照间
2020-01-01 15:17    来源:未知    点击:88

                                                                                                                                                           只因报党恩,肝胆相照间
                                                                                                                                                        ——我的堂叔李保铨人生点滴介绍
                                                                                                                                                              高端在线首席记者李月仁
       高端在线报道:古希腊伟大哲人亚里斯多德说过:“一桩不可能发生而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比一桩可能发生而不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更为可取。”我的堂叔李保铨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能把一桩不可能发生而可能成为可信的事。
                                                                                                                                                           曾为“三毛”原型,其生活比三毛还悲惨
      1938年4月15日,我的堂叔李保铨呱呱落地,生于河南省南召县的一个小城。他比新中国年长十一周岁,也可以说是旧中国与新中国两个时代的见证人。他现在是一级作家、历史研究员,与著名作家二月河一墙之隔。他从事党史研究工作32年来,共撰著出版书籍19部,平均一年半出一部书,字数达500多万,被媒体称为红色作家。
每当春节,我从北京回老家过年,总免不了去探望一下这位年长的堂叔叔。但每次见面,除聊一些历史之类的言语外,更多的是听他回忆旧社会苦难的日子。
      他老说:他是大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原型。
     堂叔李保铨一周岁时母亲去世,父亲体弱多病,年长他十岁的哥哥两眼高度近视,后来失明。一家人穷困潦倒,可谓上无片瓦遮身,下无寸土立身,仅靠镇上一位老中医怜悯,腾小半间药房让其一家三口人安身。后来他父亲去世,完全靠他几乎失明的哥哥讨饭供他上学。
     南召解放后,他家被新政府列为特困户,又分到了四间草房,一亩土地,半分菜地,才使他家甩掉了一贫如洗的历史。他常说“生我者父母,养我者中国共产党!”正是抱着这种感恩的心情,笔耕不止,勤奋工作,誓死报党恩,进而出现了在河南大学上学时公然发声同情彭德怀之举;公然上书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建言解散农村大食堂之举;公然上书河南省委建议把土地借给农民十年自主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之举;公然上书河南省委副书记刘正威,提出改革设想之举。
                                                                                                                                                                   险些三次丧命,亲睹日本铁蹄
      第一次,他从日本侵略军的炮击中逃生。那一年他才六周岁,太阳刚从东方升起,日本侵略军突然兵临城下,炮火猛攻县城,全城老百姓齐哭乱叫,纷纷向南城门跑去。“日本鬼子来了,快跑呀!”的叫喊声响彻全县城。他在哥哥的带领下,随着人群出城门向南河边拼命奔跑。没等人群站定,鬼子就向人群机枪扫射。瞬间,许多老百姓倒在了血泊之中,河水被鲜血染红了。他跟着哥哥踩着倒在血泊中的尸体过河,一直往南跑,才免于一死。
       第二次,他从火海中逃命。日本侵略军一撤离南召县城,难民们分别从各地回到自己的家中。一天上午,国民党飞机飞临南召县城上空,低空盘旋好几圈之后,依次投入数十颗炸弹和许多燃烧弹。瞬即,房子全部烧着,加之北风呼号,全城很快变成一片火海。此时,他和小伙伴曹蕴忠正在袁奶奶家玩耍。要想逃出去,必须挖洞,不然难以逃身,大火已封死了门口。曹蕴忠到底比李保铨大五岁,他急中生智,拿着一个镢头把院墙挖出一个大洞,拉着袁奶奶爬了出去,他们得救了。后来才知道是国民党驻军误报军情,认为小日本还在城内,为赶走小日本才投放的燃烧弹。
      第三次,险些被老癎病夺去性命。陈庚兵团于1947年11月4日解放南召县城之后,至1948年11月4日,整整一年时间里,南召县城便成了国民党王凌云部队争夺的战略要地。在争夺中由于尸体过多,滋生了很多蚊虫,曾一度流行老癎病。这种病一发作,就浑身发冷发烧,如果不及时治疗,就难以挽回生命。李保铨那一年就患上了老癎病,多亏邻居们的照顾才免于一死。
                                                                                                                                                                        同情彭德怀,遭受大批判
      1958年7月,李保铨由于成绩优异,被保送到河南大学历史系深造,他手捧着保送通知书,站在古色古香的大学门前,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以文报党恩。他说:我的生命有多长,我的报恩路就有多长。他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1959年秋,在全国开展批判彭德怀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运动中,李保铨在团小组会议上公然说:批判彭德怀在感情上我接受不了。他阵阵有词地提出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彭德怀临危请命带兵保卫延安,他仅带兵二万五千人,打败十倍于自己的胡宗南部队,保卫了党中央,保卫了毛主席。彭德怀庐山会议上既是与毛主席的治国方针相悖,也不应该定性为反党。第二个观点:彭德怀带领志愿军入朝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军。美国等十六国联军入侵朝鲜之时,毛主席起初任命林彪为司令员,林彪推辞;毛泽东选派粟裕入朝,粟裕在青岛住院治疗。这时,毛泽东给彭德怀一谈,彭德怀欣然受命。保卫了年轻的新中国,奠定了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地位。毛主席恳切地称彭德怀“为党分忧,肝胆相照,忠心垂千古”,如果定性彭德怀反党,让全国人民来批判他,在感情上我接受不了。第三个观点:彭德怀讲真话,抵制浮夸风。彭德怀在全国高歌大跃进的赞扬声中,向毛主席讲出浮夸风的实情,他是毛主席的诤友,不该如此批判他。虽然当时相安无事,但后来遭到了文化大革命的两次批判。一次是文化大革命的初期,造反派贴出三张大字报:《揪出彭德怀的贤子孝孙李保铨》、《李保铨写反革命万言书》、《李保铨恶毒诅咒林副统帅是一个鬼》。第二次是“一打三反运动”中,有人张贴“李保铨是彭德怀的孝子贤孙,是一个典型的现行反革命分子”,“李保铨是教师队伍中鼓吹单干、反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反革命分子”,此两张大字报一贴出,其他学校随之声援,并强烈要求县委把李保铨揪出来进行斗争,学校领导就此抓住辫子不放,誓死把他打入牢狱,又是开会批判,又是推搡站罚。后来经过政审在县委书记的保护下才过了这一关。
                                                                                                                                                                          上大学时,两次上书河南省委书记
       六十年代初,全国农村大搞“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农村大办公共食堂运动”。李保铨作为穷苦出身的孩子也完全拥护。1959年冬天,他放寒假在回家的路上,亲眼看到一具具饿死的尸体躺在路边时,他起恻隐之心,随之借寒假搞一些社会调查,通过调查他不但看到南阳有饿死人现象,信阳也有,驻马店也有,他寒假结束回到河南大学时,又收到李玉良来信,告诉他父亲病饿交加而死的噩耗后,奋然疾书,随之向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写信,反映吃食堂饿死人现象,呼吁尽快停止吃食堂大碗饭。
李保铨的性格是倔犟的,只要认准的理,始终坚持下去,只要认准的路坚决走到底。于是,他为了弄明白中国农民的困苦,依然提出休学一年申请。休学一年的调查中,他更深地了解了农民的苦衷,与农民的感情更深更亲了。他复学后,又反复学习列宁的《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和《新经济政策》两书后,深感当时中国实施极左政策而造成饿殍遍地的严重后果,同苏联当年实施极左政策,而致苏联饿死800多万农民的形势完全相同。中国只有实践列宁提出的纠左政策,大踏步地退却,实行包产到户的农业政策,方能拯救嗷嗷待救的中国农民,方能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遂之在“人民公社好”的一片赞扬声中,李保铨偷偷撰文写出了《大踏步的退却——全面调整生产关系》一文,上书河南省委并请转呈党中央,建议实行土地借给农民十年的政策,让中国人吃饱饭。1962年6月8日,李保铨收到了牛廷江复函,内容是:“李保铨同学,来信收悉,并转交刘仰峤书记阅示,你这种关心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很好,特复信,牛廷江。”牛廷江是河南省委副书记刘仰峤的秘书,原来这封信是牛廷江代表刘副书记回复的。
6月22日上午,繁忙的刘副书记专程为此事来到了河南大学,在牛廷江和大学副校长曲乃生的陪同下,召见了李保铨。谈话的内容大致是:告诉李保铨文章收到,非常重视,今天以个人身份谈话,请不要声张,也不要向同学们转述谈话内容。并肯定李保铨有理想、有见识、有胆量,关心党的农村工作,但此文到此为止,一不交省委讨论,二不向中央反映,鼓励李保铨好好读书。随后刘副书记又深入浅出的讲了王麻子剪刀的故事,又介绍了苏联接受搞集体农庄失败的教训。
采访时李保铨对我说:他非常感动河南省委这种务实精神,尤其是刘副书记告诫他的“枪伤易治,言疾难医”这句千古名诗使他追思和觉醒半生。
      李保铨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可他在教学的同时,没有忘记搞社会调查。其动因是完成毕业时河南大学校长靳德行的话:一是动笔向河南省委再写一篇关于改革问题的建议,供河南省委参考。二是适当的时机,给省委书记写一个到基层任职的自荐信,让省委考虑使用,以此干一番农业生产改革的大事情。1983年9月,他完成的《关于改革问题的几项设想》一文就是在河南大学校长的鼓励下写成的。
省委副书记刘正威看了李保铨的自荐信和《关于改革问题的几项设想》一文后,指示南阳地委组织部对李保铨进行考核,并大胆进行了合理启用。
      采访结束时,笔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作为一个苦难孩子,是党教育他一路走来,他吃了很多苦,遭了很多难,趟过了很多险阻。是什么力量让他永不低头,永不退缩,哪怕是刀山火海也敢闯呢?就在他最近出的《唯有党恩日月长》一本书中还笔锋犀利?李保铨运用一句名言道出了他的胸怀,即:观棋不语真君子,举棋不悔大丈夫。
       李保铨的执著代表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执著。共产党从成立到今天,就是执着的奋斗着、前行着,为着人民幸福,为着民族的独立,为着民族的自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正是折射出这个深刻道理吗!
 

相关热词搜索:只因报党恩,肝胆相照间 只因报党恩,肝胆相照间

上一篇:毛泽东抗美援朝军事电报在太康时续展受热捧
下一篇:董振华:坚定战略定力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中央纪委监察部 央视网 中国政府网 半月谈 中国经济网 凤凰网 法制日报 人民网 中国网 中青网 光明网 中新网